讓全球聽見品牌聲音:用「外媒內容槓桿」打造跨區域行銷佈局新模式
撰寫時間:2025/04/20 作者:Amelia
在高度碎片化的數位傳播時代,內容即通貨,聲量即信任。
對希望進軍海外市場的品牌來說,「媒體行銷(Media Marketing)」不再只是曝光,而是品牌策略性進場的槓桿工具,能精準撬動 B2B、B2C、甚至 B2G 市場。
但不同國家市場的傳播邏輯、媒體屬性、文化語境與行銷語彙千差萬別,單一語系或平台的操作,早已無法滿足品牌「從在地走向全球」的行銷需求。
這篇文章將結合我們操作全球外媒資源(超過 40 國、百餘家媒體平台)的實戰經驗,帶你拆解:
如何透過一篇關鍵報導,實現跨區域聲量擴張、建構品牌信任資產、形成市場口碑優勢!
外媒策略第一步:精準選擇內容「起始區域」與對應的行銷策略語彙
在全球媒體操作的第一步,是針對不同市場選擇切入點。這不只是語言翻譯問題,而是「內容語境本地化(Content Localization)的高階戰術。
以下是我們常見的三大主軸區域,以及其媒體行銷特性:
北美(美國、加拿大)
以新聞深度與觀點性為導向,偏好報導具影響力的企業創辦人故事、創新解決方案及技術突破。內容應強調創新技術、投資背景、成長潛力等商業觀點,常見關鍵詞包含:SaaS、Web3、DEI、AI-Driven。
歐洲(英國、法國、德國、北歐等)
重視ESG與永續價值導向的企業策略,對於GreenTech、循環經濟、永續金融等題材接受度高。內容需呼應SDGs目標,並展現社會影響力與永續承諾。
拉丁美洲(墨西哥、巴西、阿根廷等)
內容偏好以故事性與社會效益為主,若能展現對當地就業、教育、社會創新的實際貢獻,將更具報導價值。語系需考量西班牙語與葡萄牙語版本分別製作。
亞太地區(東南亞、日本、韓國、大中華區)
亞太市場偏好具落地實證的科技應用與在地合作案例。特別是香港、新加坡、台灣作為區域媒體樞紐,可視為中英雙語操作的重要節點。
✅ 選擇對應的語言媒體,進行定向敘事,是提升報導轉換力(Conversion Power)的關鍵。
第二層策略操作:導入「媒體漏斗」架構,從聲量擴散到轉換行動
成功的外媒操作不只「看得到」,而是能成為品牌轉化飛輪的一部分。我們引入媒體行銷漏斗模型(Media Funnel),打造多階層的內容佈局策略:
Awareness | 品牌認知擴散
操作:以國際媒體上稿為第一波信任背書
工具:Newswire 發稿、Yahoo News、Google News、MSN、Business Insider、TechCrunch
目標:SEO曝光、品牌名稱累積搜尋量、建立 Google Authority Index
Consideration | 品牌信任深化
操作:發展中階長內容(Founder Op-ed、品牌專訪、產業報告)
工具:Authority Magazine、Forbes Council、Entrepreneur、Fast Company
目標:建立領導者定位、B2B商業信任、社群再行銷內容素材
Conversion | 商務轉換引導
操作:將外媒內容與 CRM、LinkedIn廣告、Landing Page 結合
工具:LinkedIn ABM 廣告、Sales Kit導入、PR PDF匯整包
目標:獲取商機詢問、跨國合作邀請、銷售部門轉化工具
第三層內容延伸:從一國上稿到多國聯播,打造「可擴散的國際敘事模組」
將一則原始報導,延伸為下列版本:
- 語系版本化:英文、西班牙文、日文、法文、德文
- 區域主題化:同一品牌故事,切為 ESG 版(歐洲)、創業版(美國)、創新版(亞太)、教育公益版(非洲)
- 媒體節奏化:先上新聞稿 → 再鋪品牌訪談 → 再導入事件議題,例如地球日、國際婦女節、AI產業週等
這樣操作後,將形成內容行銷資產池(Content Asset Pool),可支援:
- B2B商務提案引用
- 公關記者會國際形象支撐
- 投資人簡報的社會影響力數據佐證
- KOL、KOC引用媒體報導內容製作影片
結語:打造國際品牌,不只需要好內容,更需要策略性媒體資源部署
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國際化,從不是單靠單一媒體報導或語言翻譯完成。它需要橫跨市場理解、語境在地化、策略節奏、內容模組化,以及持續整合的媒體資源管理。
而我們深信,一篇成功的外媒報導,應具備三個條件:
- 具備與市場對話的在地敘事能力
- 能成為品牌資產的一環,反覆使用、強化影響
- 可轉化為商機與信任,落實在企業成長目標上
當品牌思維從「曝光」進化為「策略聲量管理」,當行銷目標從「點擊數」升級為「信任與轉化指標」,也就真正進入了品牌全球擴張的下一個階段。讓世界聽見你的品牌?立即聯絡我們,免費諮詢。

